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生态文明 > 草原牧区  > 详细页面

帕米尔牧羊人的最后一个游牧之夏

来源:民族画报 阿依努尔、宿传义、江文耀、冯太阿  记者  王京莉  高莹(见习) 刘可(实习生)  编辑 2018年04月16日 阅读量:

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脚下的新疆克孜勒陶乡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村民在夏牧场合影

  2017年夏季,是41岁的帕米尔牧羊人库瓦提·萨热在“铁日孜窝孜”牧场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季。2018年,他将告别祖辈延续了上千年的高原游牧生活,在平原定居。

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村民驮队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夏牧场

  库瓦提·萨热的转场之路,是古丝绸之路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必经通道之一。以前,这里的牧人就曾用骆驼、马和牦牛,为往来商队驮运布匹、茶叶、丝绸等货物,赚取报酬补贴家用。然而,守着贸易通道,上千年来这里的牧羊人却始终没能摆脱贫困。

在“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村民们清晨将羊群赶到牧场上吃草

  几年前,阿克陶县实施集中办学,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孩子们就成了“候鸟”,只在寒暑假回来。村子也成了“留守村”,留守的却是青壮年,“飞走”的是老人和孩子。被牛羊困住的男人们,既丢不开“饭碗”,又不敢外出“闯荡”。

  甚至,暑假孩子想学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叼羊和赛马技术,都被库瓦提·萨热拒绝了。他觉得只有学好了知识,走下高原才能改变命运。“我只能放一辈子羊了,可孩子得有新的生活。”库瓦提·萨热说。

在“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分享美食

  2016年,搬迁方案传到“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后,得到了全体牧民的支持。村民大会讨论决定让牛羊少和有老人的家庭先搬迁,年轻力壮的后期再分批搬迁下山。牧民迁至阿克陶县城郊平原地带后,当地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免费住所和蔬菜大棚,并通过劳务输出、就地就业等措施来帮助牧民增收致富,最终只留少数人固边守土,为大伙儿“代牧”。“高原恶劣的环境我们都能生存下来,下山重新开始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们一定能慢慢适应。”牧民买买提·霍加说。

开学就该上高三的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村民图润塔依·艾沙买买提用木棍和简易的网子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划了一块排球场

  喀拉塔什其木干村“更新换代”的年轻人,再也没有“故土难离”的想法。刚考上大学的买买提阿克木·阿不都热扎克说:“大学毕业后,我要想办法留在城里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能再让大山困住我们的脚步。”

在“铁日孜窝孜”夏牧场,喀拉塔什其木干村的村民们清晨将羊群赶到牧场上吃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地州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程度深,而帕米尔高原则是南疆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这里海拔高、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难度极大。因此,易地扶贫搬迁,成了改变帕米尔高原牧民生活的可行路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