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概述  > 详细页面

土家族“民艺世家”的“非遗”传承路

来源:中新网 作者:董晓斌 王登府 2019年04月24日 阅读量:

  

    资料图:土家族民间艺术。 吴勇兵摄

  农历除夕下午,55岁的毛方明再次喊上春节返乡的儿子儿媳,在家中一起熟习土家族撒叶儿嗬,“希望你们能把这门古老艺术继续传下去。”

  土家族撒叶儿嗬历史悠久,源于古代巴人的战舞和祭祀仪式。2006年5月,土家族撒叶儿嗬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毛方明家住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白溢坪村,自其曾祖父开始,四代都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土家族撒叶儿嗬、薅草锣鼓、土家族打溜子等传统艺术毛方明都掌握。2018年,毛方明被认定为土家族撒叶儿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临丧祭祀有歌有舞是土家人的传统。”毛方明说,土家族撒叶儿嗬少有悲凄之感,其音乐高亢欢快,舞步健美勇武,表达了豁达通脱的生死观。

  毛方明说,跳撒叶儿嗬时,掌鼓者边击鼓边领歌,舞蹈者随着鼓点来改变舞姿和节奏,时如山风呼啸,时如轻舟荡漾,有张有弛,古老质朴。

  五峰县文化馆副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覃远歆表示,土家族撒叶儿嗬保留了渔猎时代和农耕文明的生活画面,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毛方明的父亲毛开善告诉中新社记者,土家族撒叶儿嗬以前只在白事期间进行表演,如今随着时代变化,已逐渐趋于常态化。

  尽管如此,这门主要依靠村落传承的古老技艺,由于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危机。

  为传承土家族撒叶儿嗬,毛方明根据高龄老者的回忆,复兴了几近失传的天鹅抱蛋、懒龙翻身、卧马悬蹄等10多种舞蹈套路,记录整理文词五句子歌600余首。

  毛方明积极向后辈传授技艺,并常常活跃在乡邻族群间的民俗活动现场,带领年轻人参与到活动中,培养了一批土家族撒叶儿嗬爱好者。

  他还成立山幺子嗬艺术团并担任团长,在教习土家族撒叶儿嗬时坚持原生态传承方向,不对其做破坏性改编,防止这项传统技艺在传承时出现舞台化、商业化等倾向。

  与此同时,五峰县也在探索土家族撒叶儿嗬传承模式,为代表性传承人发放年度传承津贴,激励处于传承人生态链最末端的民间艺人积极传艺授徒,以形成传承人激励机制。

  春节前夕,毛方明利用自己每年2万元的传承经费,组织了土家族撒叶儿嗬初级培训班,吸纳了包括其儿子儿媳在内的数十名返乡人员参与其中,增进了更多人对土家族撒叶儿嗬的兴趣。

  “只要我们不放弃,相信这门技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毛方明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坚持将土家族撒叶儿嗬传给更多人。

  毛方明27岁的大儿子毛书洲坦言,会跟着父亲好好学习撒叶儿嗬,争取也成为一位代表性传承人,把这门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来源:中新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