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多维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从战略大局出发,从看得见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中国的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农耕文明产生、发育、成长的根基,是分布广泛、特色鲜明、生机勃勃的传统村寨。村寨是文化生成、流动、储存、传承和衍化的物质载体和生存空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变迁,守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悠久的民族文化,多彩的民风民俗,宁静的田园生活,世代的精神追求,是一幅由自然、田园、人、生活组成的美丽画卷,是一部人类书写的无字篇章。如何在保持村寨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相嵌,把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走一条无愧古人、惠及当代的发展之路,是一项重要课题。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重新审视村寨的价值,重构村寨的独特经济系统。通过文化与各类经济要素的对接,催生新的产业形态,让村寨重现生机与活力,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好寄托着各族群众共同乡愁的村寨,延续村寨的文化之脉,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重要意义。只有把“家”建设好,才能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凝聚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内在动力。
建设好村寨,最重要的是挖掘、利用好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天然禀赋和比较优势,以“文化+”为基础发展高质量文化产业,走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富民之路,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高质量的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坚守文化精髓,又要不断与时俱进;既要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要培育人们的共同情感与精神。以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车溪土家族村为例。近年来,车溪村深度挖掘当地自然环境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了由以农业种植为主的贫困村向以土家文化为底蕴、以“梦里老家”为主题的民俗风景旅游区的华丽转变,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旅游扶贫示范点等。通过发展高质量的文化产业,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对文化资源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也进一步增强了“五个认同”。
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形成的优质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可以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繁荣发展,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大范围传播,也能够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通过整合观念、凝聚力量,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也是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麻柳溪村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产业,现有标准化茶园1650亩,是通过国家验收的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通过“茶叶+文化”的模式,村民综合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该村深入挖掘和整理“黑洞神兵”文化、土司文化、羌族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成功打造了歌伴舞《采把茶叶绣手巾》、曲艺《打雷堆》《三棒鼓》、羌族舞等文艺节目。民俗表演已经成为麻柳溪村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广大村民的文化自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一朴素的道理在推动村寨发展、乡村振兴中得到体现和深化。未来乡村发展中,要出台积极的政策,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来推进以村寨文化为内核的高质量文化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家就能就业,在家就能创业,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作者:李忠斌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