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民族工艺研究  > 详细页面

黑牦牛帐篷的前世今生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官网 作者:王秀云 2022年01月04日 阅读量:

通讯员角巴太摄

  男子捻线,女子编织。燃烧着的牛粪饼吐着火苗咝咝作响,奶茶香味四溢。男子和女子,在这温馨和谐的画面中,用黑牛毛编织着新家。不管是风霜雨雪的日子,还是风吹日晒的岁月,黑牦牛帐篷总以看似柔弱的身躯遮挡风寒,为牧人营造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

  青海藏族黑牦牛帐篷制作技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牧人主要的住家形式,在漫长的游牧历史中,在艰苦的岁月中,黑牦牛帐篷给藏族牧民群众赐予温暖。青海藏族黑牦牛帐篷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天峻县新源镇、木里镇、江河镇、苏里乡、龙门乡、舟群乡、织合玛乡、快尔玛乡、生格乡、阳康乡等地区。千百年来,当地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在冬、夏季牧场来往迁徙,黑帐篷因携带方便,质地厚重,冬暖夏凉,防风防寒、防雨防晒性能强,成为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用具。

  黑牦牛帐篷的主要材料是牦牛身上最粗的毛,颜色一律用黑色,外观上不加任何装饰,一顶帐篷一般可容纳六七人。制作黑牦牛帐篷一般需经过剪毛、梳毛、捻线、卷线、铺线、编织6道工序,篷内用两根立柱顶起横梁,四周顶部的8根牦牛绳末端拽紧于对应的木橛子上,并且用圆木杆撑起,篷顶设有可随意启闭的长方形天窗,以供通风采光、散烟,防止雨雪灌入。篷顶与四壁交接处的四角和四边的中部各缝有一根长绳,一般是结实的牛毛绳或牛皮绳,用于固定帐篷。帐篷的“门”大多是左右帐“壁”重叠合拢充当,有时是一道可掀开的帘子,平时合上,进出掀开。

  一顶好的黑牦牛帐篷可以使用几十年。每逢盛夏之际,人们总要把自己的“家”维修一番,或添置新帐篷,或替换帐篷绳索。在修好帐篷的那一天,还要举行一次名为“帐宴”的小型庆祝活动,主人会邀请亲戚、邻居、盟友或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起参加聚会。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变化,更多的牧民走向定居,帐篷的用途也发生了变化,成为草原上的主要接待设施,成为人们休闲、野营的工具。热情似火的夏天,洁净如洗的天宇瓦蓝、碧亮,绵延起伏的草原绿如翡翠,各种颜色的小花竞相怒放,成群的牛羊如云彩滚动,随风飘荡的牧歌如仙音天籁,草原上也热闹起来。此时,水草丰美的草原上盛会不断,如赛马节等节庆活动,也是展示帐篷的好机会。

  2020年12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黑牦牛帐篷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8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再次发文,将技术依托单位天峻县文化馆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天峻县新源镇人卫东成为这项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制作30顶黑牦牛帐篷,在各大景区或传承基地使用。

作者:王秀云

  资料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