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民族工艺概述  > 详细页面

蒙古族传统工艺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2017年11月15日 阅读量:

  早先,蒙古人逐水草迁移,以毡帐为居室,所以蒙古人对制作毡帐有很高的技术。当地牧民的毡帐用白毛毡覆盖,毛毡上面涂以石灰或白粘土和骨粉,使之更为洁白,有时也把毛毡涂成黑色。覆盖在天窗周围的毛毡,饰以各种图案,门口悬挂着绣有各种颜色图案的毛毡。大汗及诸王的毡帐则涂上金色,举行宴会的毡帐可容纳2000人。金帐之称谓也由此而来【老铁供图】。

  蒙古人的编织和印染技术也有一定的水平。他们将树枝劈开编成箱子,用牛油或羊奶浸过,并以多种颜色图案的黑毛毡覆盖在箱子上面,以保持其坚固性和美观。这样的箱子可以用来放寝具和珍贵物品。已婚的妇女都有很漂亮的车辆。

  蒙古先民的冶炼工艺早已成型,传说公元前10世纪就已能熔铁出山。据《史集》记载,兀良合人善于铸铁;《新五代史》载,“契丹之东北至篾劫子(蒙兀室韦之音转)其地多铜、铁、金、银,其人工巧,铜铁诸器皆精好,善织毛锦。”

  蒙古民间广为流传的《四巧匠颂》中的四巧匠是蒙古族的希瑞巧匠、汉族的王巧匠、撒尔塔兀拉的根哥巧匠和唐兀惕的巴拉希巧匠。他们心灵手巧,精通百艺,对发展当时蒙古地区金属工艺起到了重要作用。

  装饰弓、矛、剑、盾、箭筒,尤其马鞍,是蒙古族牧民的一贯爱好。大汗的坐椅是包金的,龙头虎状,鞍马带上亦以黄金盘龙为饰。鞍鞒喜欢配有各种装饰,有的绘制图案,有的用骨雕镶嵌,有的镶嵌金属工艺制品。蒙古人更喜欢铜壶、银碗、金杯等饮食器具。

  这一时期,石雕、木雕、骨雕工艺有了很大发展。银盒的雕刻等实用美术,或细腻或豪放,有浮雕也有透雕。用羊角雕刻镶嵌的杯子,以及用桦树皮制作的各种器皿也多为流传。这些雕刻品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它体现了自然美、色泽美、材料美的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有草原雕刻艺术的传统方法,也有变化丰富的外来风格,生动又质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剌绣艺术表现在衣、食、住、行中。贵族上层人士的服饰华丽美观、珠翠金宝,衣冠腰带十分讲究,其刺绣花纹丰富,色彩鲜明。当时社会上还流行着一种罟罟冠帽,耸耸然富有风趣。

  清代蒙古族的文化艺术可谓丰富多彩,涉及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各个领域。

  清代蒙古地区所建的许多庙宇都是蒙古族能工巧匠们自行设计修建的,这些寺庙建筑集蒙古族的造型、雕塑、绘画艺术之大成。无论是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还是富丽堂皇的绘画雕刻装饰,都充分展示了蒙古族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的才华。呼和浩特的著名工匠希库尔达尔罕和贝勒达尔罕以高超的工艺和建筑才能闻名于世。他们二人设计修建了呼和浩特乌苏图西召、包头昆都仑河右岸的昆都仑召(又名法禧寺,建于1727年)。据传,该寺的一世活佛嘉木素荣布曾在多伦诺尔汇宗寺深造,学成后回昆都仑,自行设计并修筑了昆都仑召。鄂尔多斯的博硕克图济农是具有设计才华的艺术家,鄂尔多斯大召的建筑风格和图案都出自他的手。伊克昭盟准噶尔召,是蒙古工匠们独立设计修建的,其建筑艺术令人赞叹(额尔德尼《蒙古召庙建筑与佛像艺术特色》)。喀尔喀一世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是举世公认的多才多艺的高僧。大库伦朝克辛都纲的建筑风格和图案,是哲卜尊丹巴设计后,由蒙古工匠们建筑的。内蒙古著名庙宇瑞应寺的许多佛殿、佛像的建筑和雕塑,都是蒙古族工匠和艺术家自行完成的。准噶尔噶尔丹策零汗时期所建的固尔扎和海努克二庙闻名西域,史称“高刹摩霄、金幡耀日、栋甍宏敝、象设庄严”(傅恒《西域图志》卷39《风俗》),集中体现了准噶尔汗国的建筑、雕塑、绘画艺术成就,展示了蒙古族各门艺术家们高超的工艺。当时有很多技艺超群的画匠喇嘛和雕塑家活动于蒙古地区的各个寺庙,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作品。据传,锡林浩特贝子庙(又名崇善寺)的二世活佛阿克旺罗布桑丹必扎拉申是个能塑善画的人。当年他所绘制的一部分壁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至今幸存于崇善寺的一座大殿内。喀尔喀赛音诺颜部札萨克亲王车登巴咱尔,别号杏庄,也以擅长绘画著名(《清史稿》卷210)。伊克昭盟札萨克台吉旗喇嘛庙的噶勒桑是个闻名全盟的雕塑家,他所塑造的各类佛尊,神态逼真,妙不可言。喀尔喀哲卜尊丹巴呼图克图也是一个雕塑家,他有很多雕塑遗作,因此有人称赞他为空前绝后的工匠;他与康熙皇帝的关系密切,常去北京,他为康熙皇帝的红色宝玉雕过佛像,康熙皇帝为此惊叹不已,称他为天匠(妙舟《蒙藏佛教史》)。

  蒙古族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蒙古族自古以来善于制作马鞍。讲究的鞍子前后鞍桥都有各种装饰,绘制图案、镶嵌骨雕或贝雕。清代蒙古王公盛行用景泰蓝饰马鞍。马鞍的其他部位,也都喜欢美化起来,如软垫、鞍鞒、鞍花等处,都常饰以边缘纹样、角隅纹样。鞍花多用银或铜制作,软垫则多用刺绣,都具有突出的草原风格。蒙古族喜欢用的铜火锅、铜壶、铜铃、奶桶、铜饰件,造型美观大方。蒙古族民间艺人,通过对铜器的板打、錾刻等工艺技巧,制成具有各种图案的工艺品。如凤嘴龙把铜壶十分精致,配以各种卷草、莲花瓣和各种几何纹样,与铜器固有的光亮色泽,形成了极为精巧富有装饰性的工艺美。蒙古人使用的银碗、蒙古刀、银壶、饮酒器皿,均雕有各种几何纹样、八宝图案、回纹、各种动物、龙凤以及花卉等图案。其整个图案布局合理,疏密得当,主次分明,形体美观协调等。蒙古人制作和使用角雕用品比较普遍。他们用牛角、羊角、黄羊角、狍子角,雕制成刀柄、鱼刀、茶叶筒以及精美的鼻烟壶。此外,蒙古象棋也是蒙古族民间艺术家创作的优美的木雕艺术品。以骆驼、马、狮子形象雕成棋子,形态生动,体态各异,栩栩如生【刘军供图】。

  蒙古族传统图案艺术主要有两大类:

  一为自然纹样,其中花草纹有丹、梅、杏花、牡丹、海棠、芍药等,动物纹有蝴蝶、蝙蝠、鹿、马、羊、牛、骆驼、狮子、老虎、大象等,另有山、水、火、云之类。

  二为吉祥纹样,如福、禄、寿、喜、盘肠、八结、方胜、龙、凤、法螺、佛手、宝莲、宝相花等。其中不少纹样同其他民族,特别是同汉族和藏族纹样关系密切,但在运用纹样时却显蒙古族特色。

  蒙古族喜欢组合运用纹样,如盘肠纹延伸再加卷草的云头纹,缠绕不断,变化丰富多彩。技法多以几何形卷草纹为主,利用曲直线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感情,将直曲矛盾的不同形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

  美好的幻想、艺术的夸张及生活的真实描绘,是蒙古民族传统图案的主要特征。

  “苍狼白鹿”是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在远古蛮荒的北方草原,狼对于原始人群来说是非常可拍的野兽,既凶猛又富有灵性,于是人们由恐惧而敬奉,把它们视为自己的亲属和同类,这就是狼图腾崇拜的萌生。而鹿,柔顺而善于奔驰,和美而具有神力,对于常年居住在草原的蒙古人自然对其产生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先身上具备蓝色和白色。所以在整个蒙元时代,整个国家尚白、尚青,大量使用白色、蓝色的工艺美术品应运而生,最突出的是元青花瓷器的推广,这也是元青花成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装饰繁密是典型元青花的重要特点,它们由细巧的文化组成若干条带环绕器身,装饰带数量通常很多,但惟独没有7层的,因为这个数字和蒙古族的丧葬与元代的刑罚有关。相反,9层装饰带的元青花却为数不少,而这与蒙古族重九显然有着直接的联系【图为元代后期青花四爱图梅瓶。湖北省博物馆藏】。

  元代的一些装饰题材也同蒙古族有联系,其中,重要的首推为数甚多的麒麟。元代的麒麟纹形体若鹿,矫健英俊。尽管“麒麟”两字皆从鹿,元代的形象更合古制,总让人想起蒙古族“苍狼白鹿”的古老传说。

参考资料:

  1.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

  2.陈慧《苍狼白鹿元青花与蒙古族的故事》,中国文物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