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艺术研究  > 详细页面

竹竿挑起的瑶族浪漫——观瑶族舞蹈《瑶山夜语》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康可可 2022年07月29日 阅读量:

《瑶山夜语》剧照。 谢江波摄

  瑶族舞蹈《瑶山夜语》取材于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瑶族民间文化习俗和婚恋传统,艺术再现了情窦初开的瑶族青年男女在瑶山月夜下,从相识相恋到走向婚姻的过程。平桂瑶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朴而又独特的生活习俗,尤其是与竹楼息息相关的婚恋习俗。该舞蹈正是以竹竿为主要道具,静静地述说瑶族青年的幸福和甜蜜,让观众陶醉于爱情的本真,感受一场瑶族风情的视听盛宴。

  在静谧的夜空下,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群舞演员在舞台中央,用身体构建的人字形“情人房”。房内的瑶族姑娘正在小憩,或许是被屋外的动静惊醒,她推门出外察看,重重的门轴声划破了夜的寂静,原来是爱慕者正攀在一根竹竿上向自己示爱。“无竹不成瑶”,舞蹈伊始,最核心的道具——一根长约8米、杯口粗的竹竿就出现了。借助竹竿,群舞演员通过造型组合及队形变换,不断再现生活场景:山坡上、小桥上、屋檐下、窗棂边……情随景迁、情景交融,生活图景和人物情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意境,极大地引发了观众的联想。

  这根竹竿也有着极强的舞蹈语言功能。姑娘和小伙分别紧抓竹竿的两端,时而腾空,时而滚地。这种表演一方面拓展了舞蹈的空间维度,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另一方面外化了恋爱中的瑶族青年如鸟儿一样自由自在的愉悦心境。当小伙被竹竿托到空中,离地前还用脚勾起自己心爱的姑娘,两人如同荡着秋千,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观者产生对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向往,而此时竹竿托起的也是观众对这对瑶族青年幸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符号语言的运用。群舞女演员共同构建的“情人房”,暗示着整个恋爱过程中女性的主导地位。这一设计与双人舞段中瑶族姑娘所体现的主动性相呼应,充分展现瑶族姑娘敢爱敢恨、大胆率性的个性。

  瑶族自古以来“依山险为居”,上山下山成为生活日常,这样,“颠”和“颤”自然就成了瑶族舞蹈独特的动律。《瑶山夜语》的编导通过观察,将此动律转化成别具特色的舞蹈表达。瑶族小伙的叩门声通过群舞的象形声波传导到瑶族姑娘耳边,细微“颤动”的手既保留了瑶族舞蹈的典型动律,又形象地展现出仿佛情话在耳边呢喃的神韵……编导将他们内心的欢喜与依恋,巧妙地通过身体语言予以呈现,使观众在感受舞蹈动感的同时,仿佛置身于风情万千的瑶寨,沉醉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美好情愫之中。

  《瑶山夜语》是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获奖节目中唯一一部来自基层群艺馆的作品。必须看到,作品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刚开场时,小伙儿爬竹竿的动作协调性略显不足,男女主人公上下竹竿的衔接处理也稍显生硬。此外,小伙儿历经曲折爬到竿顶,却又瞬间落地,略显头重脚轻。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舞蹈作品,《瑶山夜语》艺术再现了瑶族青年追求幸福生活、渴望幸福婚姻的美好憧憬,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作品在选题、舞蹈风格、动作特征、音乐及道具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及民族文化特征,既充分展示了贺州独具特色的瑶族文化,也展现了新时代瑶族青年的新风貌。

作者:康可可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