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艺术资讯 > 艺术研究  > 详细页面

如何使你的旅拍更精彩

来源:金光工作室 讲座:皮皮鲁 2020年07月28日 阅读量:

  当今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网络社交圈的形成。拍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简单的来说,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这些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做。

  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自己拍照片更出彩,即便手机上有修图软件,但是如果照片本身的构图就不错,再经过修饰,就是更赏心悦目。

  金光工作室第二十四期讲座,针对《如何使你的旅拍更精彩》这个话题,邀请到企业家摄影协会会员庞小中(网名皮皮鲁) 老师,结合他多年的拍摄经验,讲述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拍照水平。

  讲座:皮皮鲁     

整理:白玛     

  摄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拍摄方法,也就是一些基本的摄影语言,会使我们照片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因为你一旦掌握了这个方法,可以用一辈子,甚至可以独创出属于自己风格。

  有的人可能会说,每个人都想拍出让人为之一震、赏心悦目的作品,但是光圈、速度、ISO都搞不清楚,构图、影调、色彩也有相关知识,还有不同的场景,比如说日出日落、慢门等到一堆的东西要学,因此觉得学摄影很难。

  其实学摄影,真正的只有一道门槛,那就是审美,其他的都不应该算门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拍摄实践、找出问题、再学习,这样一个循环反复过程掌握的。只有审美水平,在短期内是无法通过速成提高。

  审美是一个人在长期生活环境中所受的艺术熏陶,以及跟从小接受的教育,包括成长环境,都是有很大关系。所以,学艺术类如美术、艺术设计的人,接触摄影以后,他的进步要比学其他方面的人要快,也容易出成绩,就是这个原因。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到了一个拍摄场景,开拍之前,你的脑海中会不会浮现出一个画面,就是你拍摄后的照片什么样子。反正我是有这样的感受,我看到一个场景,脑海里能马上浮现出我拍摄后是个什么样子,以至于后期以后是什么样,都会在我脑海里出现。有时候脑子中会有不同的画面出现。这就要求在拍摄中用不同的方式去拍,才能达到你想要的不同的效果。在一个拍摄现场,你尽可能的把它穷尽了,采集你脑子里你想要的不同的结果,并把它拍摄出来。

  比如街拍,不可能预先设计,可能到走到街上,你突然就看到一个场景很有趣,这时候你也会浮现出我需要拍摄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觉得这是能力问题,如果以后想要在摄影方面进步,这个能力是需要训练的,不是随意按快门了事。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包括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也不尽相同,所以同一个场景十个人拍,可能会拍出几十种不同的片子。当然不同的片子呈现出来,给人的感受也肯定是不一样的,自然会对这些片子有不一样的评价,有好,有平庸,还有差一些的,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构图前期的思路

  要实现每个人心中的这个画面,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主观地作出判断,对相机参数、拍摄视角、机位、光位等诸多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才能达到你心中的目标,也就是我要把它拍成一个什么样。

  1.确定影调

  就是说这张照片,是拍成高调的,还是低调的,还是中高调,还是中低调,还是长调,这涉及对于相机曝光进行调整,手机也是一样,现在手机里头有很多专业设置

  2、大场景/局部:

  是拍成大场景还是局部,采用什么样的焦段?这涉及到使用广角,中焦还是长焦的问题。

  3、动感/模糊/虚幻/定格瞬间/空间分离:

  考虑要把它拍成动感的,是模糊的,还是虚幻的,还是说我要定格运动瞬间,还是主体与背景空间分离?也就是说在你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通过你的拍摄,可以拍摄出不同效果的照片,这就要对光圈、速度、焦距进行调整。

  4、如何表现主体的特征与质感:

  所谓拍摄主体,也叫兴趣点,就是一张照片的核心,即需要表达东西。那如何表现主体?就需要对机位、拍摄视角和光位进行选择。

  5、构图:

  构图以上这四步设置调整完毕以后,如何用你手中的相机框取你看到的场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步就决定了照片好与平庸的50%以上,这一过程称之为构图。所以,好的构图决定了照片成功的一半(新闻摄影除外)。其中第一点至第四点,实际是在拍照时下意识的反应,对于某些参数的设定,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部完成。

  因为摄影是非常主观的,你要这个用取景框来获取你所看到的,是取上半身,还是局部,还是整个场景;是要把环境交代清楚,还是描述拍摄主体的某个特征,这就是非常主观的事情。所以,构图是一张照片框架的设计,是整体布局,是在创作中把各个因素整合在一起过程。

  如果将构图比做战略,其他参数的设置调整则是战术。战术层面的问题,如果考虑不周,可以后期调整补救,即使无法补救,也不会对片子整体效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做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人的眼睛鼻子嘴五官长得都挺好,但是整合到脸上,相互之间的位置如果不合适、不协调,那这个人可能还是不够美。构图就是将你所看到场景、素材、元素进行整合的过程,怎么来安排放置它们。

  假如构图出了问题,就相当于战略出了问题,即使其他的参数设置的都没错,也不能挽回整张照片是一个比较平庸,甚至比较失败的结果。在旅行的时候,有些地方这辈子可能只去一次,某些场景错过了,就会遗憾终身。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画面的形式的美总结出来的经典形式结构,也是历代摄影家用科学的方法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符合大众视觉审美,就是大家看一个东西美不美,即使说不出来,也是有感觉的,这就是共性。

  针对不同的内容形式,有不同的构图形式,不是一种构图形式包打天下。同一种构图形式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死板机械地去套用。总之,构图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要理解它的精髓,灵活应用。

  

  通常在拍照的时候,一般会把地平线放在这个画面的中间,或者把人物放在这个画面的正中间,这种构图方式比较呆板,缺乏美感,一般来说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采取这种中心式的构图方式。

  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最常用的一种构图形式,它是将画面上中下分成了1/3,可以理解成上、中、下,或者近、中、远景的概念。

  

  这种构图泛用性强,非常好用。现在相机,包括手机都有这种网格线,这些网格线就是对于构图的辅助线,已经帮你把取景器1/3 画好了,在拍摄的时候,就可以参考网格线,构建地平线或者海平面或者近景中景远景。

  有的人可能就会问,地平线或者海平面的这个线,到底是放在哪条线上比较合适呢?主要原则可以称为“顶天立地”,如果地面上的内容比较精彩的,就把这个地平线放得高一些,就是放到上面的1/3,也就是从上面数的第一条线上。如果天空的内容比较精彩的,比如说日出日落、彩霞满天,地平线就放得低一些,放在最下面这条线上。

  最忌讳是地平线在画面的正中间,这是一般初学者或者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错误。

  

  

  这两张图地平线放得比较低。上面这张图是在非洲博茨瓦纳的船上,快日落的时候拍的。下面这张,因为雪山比较漂亮,所以湖面就放得比较低。

  

  这张图的地平线放得比较高。这是斯里兰卡的一个湖,清早起来,湖面有雾气,远景比较模糊,但前景突出,包括船和人,整体画面比较安静。

  这些构图的形式都是一种参考,都是要根据现场情况,跟你脑子里头所想象所要达到的效果灵活使用,所以说也不是绝对的。下面这张图,可能就跟我刚才讲的三分法有点儿相悖。

  

  这张片子是在纳米比亚艾托沙国家公园拍的,当时在越野车上,这张图里天空什么都没有,因为非洲比较干燥,也没有云,就是光秃秃的,按道理来说地上还是有内容的,是不是应该把地留得多一些,把天空留得少一些呢?

  正因为天空太干净了,我把天空留得更多,地平线比1/3压得更低,两只长颈鹿朝远方走去,因为地平线压得比较低,杂乱的地面和干净的天空形成对比,土黄色的地面和蓝灰色的天空形成互补色对比,苍凉、辽阔、悠远感觉就出来了。

  对称法构图

  对称法构图,就是中轴对称,分为纵轴对称和横轴对称,把整个画面进行平分,带来视觉的平衡,这种对称法构图主要是用在一些很对称的题材上,比如建筑类题材上用的要多一些。

  

  

  

  

  这三张图就都是运用于对称来构图,想象一下,如果本身就是很对称的物体,想表现出它的稳定,对称构图是最佳的选择。

  

  除了纵向对称,还有水平对称。水平对称,一般适合拍摄上下对称的题材,比如说水面的倒影。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亮光的时候,天空呈现出一种蓝调,水面又没有高光,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因为蓝色是让人很安静的一种颜色,很舒服。如果你看到了这时候水面的景色,倒影还不错的话,不妨采用这种方式。

  

  这张照片是在尼泊尔博卡拉拍的。早晨大概六点左右,如果湖面上没有这只船,这张照片就比较平淡了,正好儿是有一条船,它使整个画面处于非常的平衡。

  井字/黄金分割法构图

  井字构图

  

  井字形构图,因为这种构图方式有点像汉字的井,又被称为黄金分割法构图。井字形构图,实际上就是三分法,横向三分加上纵向三分,出现“井”形这种九宫格形式。

  黄金分割交叉点

  

  

  另一种就是黄金分割交叉点。黄金交叉分割点是古希腊人这个发明的,对当时的雕塑,包括后来的绘画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它就是采用那种螺旋结构,最后就出现0.618的比例。

  井字形构图和黄金分割法构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拍摄的时候,拍摄主体也就是兴趣点,根据现场的情况,放在这ABCD这四个位置上,这样看起来画面是比较舒服,是比较协调的,比如说你拍摄一个人,人头应该是在交叉点上。

  

  

  

  这三张图都是就是黄金交叉点构图的应用,第三张是在缅甸的拍的,当时这个僧人坐在有光的长廊里,他的头不在交叉点上,但落在相对差不多的位置。

  

  纵向黄金交叉点,同样可以用来拍一些东西,实际上应用是一样的。

  

  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也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构图形式。看起来就是有像几何对角线一样,也可以理解成画面中的元素形成一种对角线的趋势,这种构图使画面比较活泼,不是太呆板。

  

  

  

  我们看到下面这张图也是以对角线的构图形式,只不过这个对角线从画面中明显的看不出它是一个对角线,而是画面中一些重要元素形成的一个对角线趋势,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暗对角线。

  先看第一张图,是一个在教堂里,下方跪拜的人与耶稣像形成一个对角线。这张图里的主体兴趣点是这个人和陪体耶稣像,主体与陪体放在黄金交叉点上形成暗对角线,两者之间相互辅助衬托,从画面的意义来说,信徒在低位,神在高位,也符合我们心中的逻辑关系。耶稣像是比较亮,但在后期时候,把耶稣像上金光灿灿的光压低了。如果耶稣像太亮,视线总是被它吸引,所以我把它压暗,它的亮度还略低于这个人的这个亮度,这时候整个画面,你是先看到人,顺着人的视线看到耶稣像,这时画面也比较舒服,也不是太突兀。

  

  这个海边老人跟狗之间也形成了暗对角线,包括下面的这个在拍照的人跟这个雕塑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暗对角线,所以这个画面非常平衡,不是一边重一边轻,而且不呆板。所以对角线这种形式非常实用。

  

  

  框架构图又称包围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也称为包围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也比较常用。这种形式结构就相当于利用周围的一些景物、元素或环境把你的拍摄主体包围在其中。这种构图特别容易使人的视线集中在拍摄主体上。

  

  下面这三个素材就可以体现出包围式或者框架式构图。第一个,就是标准的框架,这个并不是摆拍,这是在缅甸的曼德勒,下午正好在街上走,就遇到一个简易的小店铺,生意也很清淡,店老板就坐在门口,我觉得这个画面还是比较有趣,就随意拍了一张。

  

  第二张是在成都的宽窄巷子,晚上从一家小书店旁边而过,画面前面书比较暗,形成了一个包围的氛围,将亮处的女孩包围其中。

  

  这张荷花改成黑白色调后,荷叶、荷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及包围的氛围,也属于框架式构图形式。

  

  半包围构图

  此外,还有一种叫半包围式构图,也就是半框架式构图,也属于框架式构图的这个范畴之内。

  

  这种构图适合于表现比较狭窄的空间,比如在狭窄的街道或者高楼林立中的人物,建筑与人物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或者在峡谷里水面的船与两边的山涧形成了这种反差,或者在峡谷里飞的鸟等等。

  

  

  上面这两张图第一张,归类为半包围。第二张图也是半包围,在尼泊尔的一个小镇拍的,旁边两个人是背影,实际上把这个人夹在中间,所以这个人特别容易引起你的注意,形成了一种包围趋势,在电影的镜头语言中运用的比较多。

  引导线构图

  引导线构图是摄影构图里比较高级的一种形式,拍摄者利用画面中景物形成的一种趋势,比如马路牙子,河岸,或者铁路公路等形成的线。

  这些由物体形成的具有趋势感的线,有很强的引导和透视效果,它可以让观者沿着引导线产生逐步层层带入的感觉。观者第一眼看到的并不是摄影师要表达的拍摄主体或者兴趣点,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这个引导线,通过引导线将观者的目光引入到这个兴趣点上,这种读图的过程也有助于观者对这张图片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风光片来说,引导线尤为重要。它可以由近而远,更好地展示画面的层次。

  

  这张图是布拉格阿的一个早晨,大概是早上五点多钟,路上很安静,天开始蒙蒙亮,我就拍了一张很安静的街道,首先看到的兴趣点是一只鸽子。路面形成的引导线以及通过路面反光形成的引导线来达到的,把目光从这只鸽子引向远方。

  

  这张照片拍摄时正好是中午,按说不是拍片的时候,太阳当时非常的强烈,地面被照得一片惨白,后期把高光给压下来,才呈现出现在这种形式。

  这个片子的兴趣点是树桩,树桩根系和湖岸形成的引导线,把我们的目光从树桩根系一直在往前推,一点点推到雪山,并不是跳跃性的看到雪山。观者进入画面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是一直有引导线引导着你,最后看向了远处的森林和雪山。

  

  引导线的用处比较广,在风光及环境人像都在应用。这张片子,虽然这个划船的人是主体,但重点在于船形成的引导线。这个引导线把视线引向了主体的身上,然后看到主体身后比较亮的水面,又看到远方的白塔,这些远景如果没有引导线,肯定是先看到最亮的地方,可能是一下就看到远方的白塔,这种暗的引导线一般不太引起人的注意。

  所以说,引导线这种构图形式算是比较高级的,在平时拍摄过程中要经常去用。如果经常去用,就觉得很好用,也会很喜欢去使用它;如果不经常去有意识地使用,只是偶尔用一下,可能对这种拍摄方式就比较生疏。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也是一个应用起来比较有难度和复杂的构图形式,可以用于建筑、环境人像、人文、街拍或者一些比较有故事的场景。这种时候,往往需要多个陪体来衬托主体,运用好三角形构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角形构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三角形,要广义的去理解,比如要拍人像,具体来说拍一个青春少女或者模特,画面人物的手、腿、及躯干的造型也可以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漂亮的三角形。

  甚至在建筑结构,环境中的兴趣点与陪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等等,都可以用三角形构图,使这个画面非常稳定。

  所以,画面中的三角形关系安排是否得当,对于画面的平衡和协调是非常重要。安排得当,画面会看起来很舒服,主次关系、呼应关系也非常清晰。

  

  这张片子拍摄于古巴哈瓦那的街头,老爷车的出租司机生意冷清,而人力车满街跑,形成了同行业的鲜明的对比。因为在古巴坐老爷车的一般都是外国人,收费是非常高的。

  为什么说老爷车的生意不好呢?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出这个老爷车的生意不好?是通过车底下这只猫来衬托出来的,这只猫已经睡着了,证明在车底下呆了很长时间,通过这只猫来体现出他的生意清淡。我在这个地方等了七八分钟,有很多的人路过,但是我就想等一辆人力车过来,因为他同样属于这个行业,人力车和猫一起作为陪体来衬托主体,衬托出这个老爷车和老爷车的司机。所以,我们在拍摄一张照片时要有照片后面的故事。

  

  这张照片拍的场景,就是黑人在这个路边坐着一直在看手机。为什么这个黑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人皮肤太黑了,他头上高光又那么亮,他穿服装比较强眼,可以使画面不单调。作为拍摄主体来说,他不是正面,所以没有细节特征来表现,他的衣服及头上的高光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远处有个小孩及其父亲,小孩在追着鸽子,我在黑人的后面拍了这张照片。

  这张片子从内容看有对比,一个是黑与白的对比,不同种族的人的对比;一个动与静的对比,奔跑的小孩和静坐的男子的对比,也反映出在这个城市中,不同种族的人平等生活状态。

  所有的这些三角形的这些构图,不是你到那个地方一蹴而就的。我也是站在这个人的后面,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到小孩跑到离开树荫在亮光下,才按的快门。他们之间形成的画面关系是非常稳定的,也很平衡。如果说没有这个小孩,而只有前面的黑人和小孩儿的父亲,则画面就有点失衡。

  

  上面这张照片是西方游客在给印度小女孩拍照,这也是一个街拍照片,我其实比较喜欢这张照片,我同时拍了好几张。如果画面中没有前面蹲着的这个小男孩作为衬托,整个画面就削弱了许多,画面就没有那么生动。

  所以,平时在街拍的时候,需要考虑画面中多融合一些因素进来,主体是需要这些元素来陪衬和烘托的,这样才能使你拍的这个画面有内容、有深度、有故事感。

  在街拍的时候,第一个要反映生活,第二个画面要有趣,如果你所看到的,就是生活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画面,把它拍下来,这个画面也是独一无二的。还要有对比,最好是有并列因素,还有一些高级的运用手法、隐喻,有内容,有故事。

  总之,我们去拍一些有意义的片子,不要拍一些没有意义的片子,那些过眼就忘的片子,我们不要去拍。

  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可以使画面的内容延展到画面以外,就像中国画的笔断意不断的意境,留下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假想,让人能猜想画面之外发生了什么。

  

  第一张图也是在街上拍的,女人肯定在与柱子后面的人在交流,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做什么?其实都留给了观者,这就属于开放式构图。

  下面这张图,楼上楼下店铺的人都同时往一个方向看,实际上看的地方在画面以外,外面发生了什么好奇的事吸了他们。这需要观者的想象,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拍摄了画面中人们在这一时刻的神态,这就是决定性的瞬间。

  

  这张图是在尼泊尔一个街道上用长焦拍的,拍的是一个西方旅行者,面带笑容,表情愉悦,我有意识的只拍了对面的一只手,她是在问路?聊天?还是遇到了乞丐?都没有做交代。

  

  评片、回答问题

  

  这幅图采取了包围式构图,就是框架式构图,早晨的暖光,加上黄色的树叶,使得整个片子有了很好的秋意氛围,构图也是不错。但这张照片,还是可以有改善和提升的地方。

  

  这幅片子用蓝色部分标注出来的地方,都是相对比较亮的有高光的地方,它们对照片中的主体(圈起的红色部分),两只牛形成了干扰,使得观看者的目光不能集中在主体身上,总是被这几个蓝色高光部分所吸引。

  第一点,按道理来说,框架式构图是最容易聚焦在主体兴趣点上,所以这几个蓝色部分通俗讲叫漏气,就是整体本来是包围着,但捅了几个洞,所以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主体身上。

  第二点,拍摄时机的把握上还是差了一点,应该在牛走到比较亮的地方,才去拍摄,这样主体会亮一些,在晨光的照耀下,金黄色的毛色也会更醒目。

  所以,我们到了一个场景,不要急于去拍摄,要观察周围的环境以及拍摄的对象,有时候按快门之前是不是考虑再等等,再等一等,等到一个最恰当的时机,拍下决定性的瞬间。

  对于这张照片,我们如何改进呢?先简单粗暴地去裁切一下,将干扰项去除,看一下。

  

  只是重新裁剪了一下,旁边的干扰项就被去除了。去除以后,看到片子比刚才改善了许多,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拍摄主体上。

  因为透视很强,这个片子远处汇聚点处的亮度还是有些过亮,而且裁切后,场景也不是太开阔,片子不再是宽幅的,像素肯定也会降低。看看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的改善一下。

  

  我们将远处部分的高光压低,提亮了一下黄色的树叶和地面的光照,加强了地面的阴影,这样就有了一个比较通透明快的感觉,空间的纵深效果也有了加强。另外也稍微提亮了牛身上的亮度,但不能提的太亮,因为这样的话会使片子的噪点比较大,同时也会失色。

  所以,在前期拍摄时能解决的问题一定不要留到后期,后期所做的只是锦上添花,不能根本性的解决照片的缺陷。如果能前期避免的话,当然后面就少了很多的麻烦。

  

  最后放下前后对比图,可以看到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

  主讲嘉宾简介

  庞小中(网名皮皮鲁)

  企业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名人堂签约摄影师

  游侠客旅行网金牌摄影讲师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会员

  目前已走过包括南极在内的近40个国家

  作品多次入选中摄协举办的影展并在国内外影赛多次获奖

  图片被中国国家地理出版《发现西藏》图书收录

  曾获第三届全球华人旅拍大赛专业组月赛第二名,并连续两届进入全球华人旅拍大赛总决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