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文学 > 作家  > 详细页面

“雁门才子”萨都剌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中国民族报 2018年11月28日 阅读量:

  现代人谈到元代的文化,多提元曲。其实,元代也是一个诗歌的王朝,只因散曲在元代的地位太高,遮盖了元代的诗人群体。平心而论,元代的优秀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其中的翘楚,当是被称之为“雁门才子”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

  元代立国之初,废科举,直至1315年“延祐复科”,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必读书目”,重新科举取士。因此,萨都剌55岁那年,才得以有机会考取进士,跻身官僚阶层行列。

  虽说萨都剌是北方少数民族官员,但一生大部分时间却在全国各地的奔波中度过,先后在数十个地方任职。萨都剌官运极差,虽享寿83岁高龄,但从55岁踏入仕途开始,从未做过超过“从七品”以上的职务。

  官运不通文运通,一生乖舛的官运并未遮蔽这位诗人卓异的才华。相反,他不寻常的宦游经历却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为官期间,萨都剌走南闯北,遍及中国数十个省份,自由的旅行成就了他的“诗才”——

  “百年诗句里,三国酒杯间”是他凭吊三国古战场的诗句;“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则是他路过嘉兴时随口吟诵的诗句;途经徐州古城时,“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可谓苍凉古拙,让人不禁唏嘘历史的沧桑;当他看到扬州、镇江等地旱灾严重但地方官员无所作为时,拍案怒斥:“悲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何尔颜”——其无畏的胆识与正义感,令人击节。

  诗人当然是靠作品流芳百世的。在踏入仕途之前,萨都剌几乎无诗作传世。自从为官之后,他先后留下诗作800余篇,成为元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被世人称“雁门才子”。

  后世有学者考证,萨都剌有如此旺盛的创作力,在20余年间创作800多首诗歌,不可能是一位年过花甲或古稀的老者所为。因此,萨都剌的年龄,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相关说法甚至多达十几种。但对于萨都剌在中国诗歌史中的地位,学界普遍持肯定的态度。

  有趣的是,萨都剌的身份、求学历程,甚至其生卒年、家族渊源等,至今仍是学界之谜。元代是一个开放的王朝,无论是萨都剌、扎马鲁丁、脱脱这样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还是马可·波罗这样的海外旅行家,他们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不同的知识、文明与观念,通过当时的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得以沟通与渗透。仅从此而言,对于萨都剌的研究,理应有更大的空间。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