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蒙对照词典《详解月光辞典》又称《浩月辉映词典》,该词典由阿拉善拉隆巴阿旺丹德尔编著,清道光十八年(1838)北京嵩祝寺木刻本。1卷,139叶,页面尺寸10.6×56厘米,版框尺寸7.5×49厘米,四周双栏,梵来装。每页以藏蒙、藏蒙四行为阶梯排列,每列35行,每行1字。页面左侧有藏文页码,右侧有汉字《永》和汉文页码。
《详解月光辞典》是阿旺丹德尔在道光十八年(1838)79岁高龄时编纂的,当时阿拉善旗管旗章京土尔扈特氏纳木雅(管旗章京,官名。清代内外蒙古、青海蒙古及哈密、吐鲁番各旗札萨克之属官)捐纯银70两,由北京嵩祝寺木刻出版,后又在喀尔喀大库伦出版。本词典大约收录8千个词条,藏文字按藏文字母顺序排列,每个藏文字下面有对应的蒙文字。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按藏文字母顺序排列编排的方法有别于《智慧之源》和《五体清文鉴》等词典按类编排的形式,运用了近代词典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规则,更为科学,查字利用方便。研究者还认为《详解月光辞典》将“ner-e udq-a-yi tododqaγči”(名词、词义说明)这一重要词语首次在辞典中使用,注重“词义”的这一做法比以往的藏蒙词典注重“名、词”的传统翻译理论更胜一筹。
《详解月光辞典》是为了翻译经书和学习藏文而编纂的词典,在乌珠穆沁公贡布扎布等编写的《易学藏文》(清刻本,藏蒙合壁辞典)基础上,参照喀尔喀大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版《藏蒙对照词汇》,并收录了不少其他经书里出现的词汇。因为它是在蒙古地区大量翻译藏文著作和编纂藏蒙双语辞典的历史时期编写的,所以它不仅借鉴吸收了以往作品的成功之处,也为以后的同类词典提供了典范,对藏蒙词典编纂、翻译工作及语言学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本词典词语多,差错少,语义翻译准确,具有能够正确引出名词和动词词根的特点,被视为好词典,一直受国内外学者的青睐。
阿旺丹德尔(1759-1840)是精通蒙文、藏文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等美誉。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出生于阿拉善旗巴彦诺日公巴格辉特氏牧民伊乃之次子。七岁时出家为僧,在定远营延福寺学习经文,18岁赴藏修习深造,在西藏名刹哲蚌寺继续攻读佛经,苦读24载,被授予拉隆巴学位。嘉庆五年(1800)返回故乡,在延福寺任朝克沁大经堂的掌堂师。1802年旗王爷旺沁班巴尔封其为卓尔济(法主之意),同年派往福因寺(北寺),成为福因寺的第一个拉隆巴,也是阿拉善历史上的第一个拉隆巴。之后又到各地走访学习,并向他人传诵经文,名声远扬。后在阿拉善福因寺教书,著书立说。阿旺丹德尔一生用蒙、藏、古梵文完成了40余篇作品,他的代表作品蒙古语文语法著作《详解蒙古文文法通讲》(蒙语称《贺楞其木格》,1828年著)、《知者语饰—藏文字词概述》、训诫哲理长诗《人道喜宴》(又名《人伦必修》,1830年著)、藏蒙大词典《详解月光辞典》(又称《浩月辉映词典》,1838年著)、《千日光明词典》(1838年著)等,在蒙古地区广为流传。阿旺丹德尔于道光二十年(1840)在阿拉善福因寺(北寺)圆寂,享年81岁。阿旺丹德尔不仅仅是一名精通佛学理论和宗教哲学的高僧,他还是一位致力于蒙藏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先驱,他对于蒙藏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和积极作用是举世公认的。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