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服饰 > 民族服饰产业  > 详细页面

韦祖英:带领绣娘共同致富的“女能人”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道东 吴德军 文/图 2018年06月13日 阅读量:

韦祖英(右)在向姐妹传授苗绣技艺。

  4月18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斗里镇马安村的绣娘韦祖英,正在绣房里传授刺绣技巧。这位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被绣娘们团团围住,纷纷向她请教破线绣的技法。

  马安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山寨,村里的苗族妇女都有一手刺绣的好手艺。韦祖英6岁开始跟母亲学习苗绣技艺,学到了一手刺绣绝活。到了10来岁时,心灵手巧的她就在周边村寨小有名气。

  前些年,随着外出打工潮的兴起,当地经营刺绣的妇女人数一度减少。为了生活,韦祖英也曾和姐妹们一样,远赴广东的绣花厂打工,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打工妹。

  在广州工作期间,韦祖英一边尽心尽力地干活,一边默默地观察绣花厂老板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产品设计、加工、销售等技巧,她都一一记在心里。遇到弄不懂的难题,她就想方设法向厂里的能人请教。当初,她和姐妹们出来打工,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城市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后,回乡创办一个自己的绣花厂,带领村里的姐妹们一起致富。

  2011年初,韦祖英从广州回到家乡,与丈夫陈国祥投资20万元,在马安村创办了从江县第一家电脑绣花厂。

  据韦祖英介绍,以前村里做的刺绣服装,都是为当地群众参加一年一度的“闹鱼节”而准备的。由于参加闹鱼节的人数有限,刺绣产业小打小闹发展不起来。这几年,当地生态旅游大发展,刺绣产业也跟着发展起来了。

  韦祖英不仅自己富了,2014年7月,她还组织本村热爱刺绣的妇女创建了马安刺绣合作社,免费培训学员,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们主要通过专业合作社发展苗绣,带动当地村民脱贫增收。为了打开销路,我们发动村里的苗族妇女,将苗族传统刺绣和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结合起来,创新设计制作一些刺绣产品。合作社从2014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了40多名社员。”韦祖英说。

  以前怀疑和观望的姐妹们,看到韦祖英创业成功,并愿意将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大家时,纷纷前来请求帮助。“我开办的家庭刺绣作坊请了4名刺绣工人,每年纯收入6万多元,非常感谢祖英当年帮助我办起了这个刺绣作坊。”马安村妇女贺燕妈说。

  合作社为当地贫困村民创造了增收机会。贫困户韦培后通过“选择性上班”的方式,一年能从合作社挣到1万多元钱。据韦祖英介绍,她把布料和样品提供给贫困户,按计件方式回收成品或半成品。绣娘既可以照管庄稼,又可以通过刺绣挣钱。“小孩、妇女、老人留守在家,让人心疼,这种办法就把留守的问题解决了。”韦祖英的话语里满是成就感。

  据介绍,马安刺绣的色彩以红、黄、绿、蓝为主,色彩缤纷,十分美观。图案主要有鸳鸯、花鸟、虫鱼等吉祥物及文字,画面自然生动,栩栩如生。绣品主要以服装为主,也绣在帽子、鞋子、香包上,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刺绣产品大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不仅在贵州热销,还销往湖南、广西等地。现在,合作社生产的苗族刺绣产品供不应求。更让韦祖英和姐妹们兴奋的是,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也发来了订单。如今,合作社一年营业额可达120万元。

  作为苗族传统刺绣传承人,韦祖英毫无保留将刺绣技艺传给苗族姐妹,培养了20多名技术骨干,让她们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承。

  多年来,韦祖英设计制作了500多幅苗绣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刺绣赛事。2015年7月,由贵州省委、省政府举办的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业博览会妇女特色手工(刺绣)大赛中,韦祖英的苗族绣品在全省百余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了特等奖。2017年,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今年1月,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由于只念过小学,韦祖英总爱说自己“文化低”。“但我的心愿很大,苗族刺绣就好比我的生命,希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韦祖英说。如今受她影响,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每晚要花一小时学习刺绣,她相信苗族刺绣的未来一定会后继有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