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元朝扶持下建立的地方政权。1073年,吐蕃昆氏家族后代昆·贡却杰布在萨迦地方建寺传法,创立萨迦派。1247年萨迦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代表西藏各派僧俗势力与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与蒙古王室建立了政治联系。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萨迦第五祖八思巴为国师,代表中央统领西藏一切事务。从此,西藏地区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并在元朝扶持下,在西藏建立了第一个世袭的政教合一的萨迦地方政权。萨迦地方政权的确立和发展,不但对后来的西藏地方政权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后来的西藏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模式。
元朝与萨迦关系 元朝主要通过并依靠萨迦派势力实施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萨迦作为元朝扶持起来的西藏地方政权与元朝中央政权之间具有一种主干与支系的密切依存关系,一方面元朝通过扶持并依靠萨迦地方政权统治和管理西藏,另一方面萨迦地方政权也必须倚仗元朝的政治力量才能维持自己在西藏各教派势力中的权威地位。一旦元朝对它的支持终止或减弱,萨迦地方政权就必然趋于瓦解。
元世祖忽必烈当政以后,八思巴对忽必烈的宗教影响及二者之间所建立的牢固关系,以及萨迦派政教权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萨迦派开始明显地由教派势力向西藏地方政权转变。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即是以萨迦本钦为首的行政权力系统的正式确立,及由此而产生的萨迦内部政教两大权力系统的形成。元朝在宗教上提高萨迦派地位,在政治上赋予其远远高于其他各教派势力的权力,使萨迦派发展成为在政教两方面均居于各教派之上的西藏地方政权。因此,西藏萨迦势力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教派势力,而是上升为一个兼有政教两大权力系统,并相对完整的西藏地方政权。
萨迦地方政权是以教派势力为基础形成的政教相结合的政权结构,事实上已成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开端。它标志着西藏社会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政治制度的重要变革,并基本上成为后来西藏地方政权模式的一个蓝本。但是,萨迦地方政权并非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西藏地方政权,而是一个隶属于元朝、并由元朝中央政权直接控制的西藏地方政权。尽管元朝赋予萨迦地方政权以较大的政教权力,并使其成为自己在西藏的行政代理人,但是萨迦地方政权最终并未发展成为西藏地方的统一政权。
衰亡 由于萨迦地方政权始终未能成为西藏的统一地方政权,其地位也并非以自身的实力为基础,所以一旦元朝对萨迦的支持稍有减弱,或当西藏内部各教派力量发生变化之时,萨迦地方政权的地位就必然受到来自西藏内部其他教派势力的挑战。
13世纪末,萨迦派因干预止贡派内部事务,引起止贡派不满,使原已存在的派别之间矛盾加剧,双方由此产生纠纷。1285年止贡派起兵反抗萨迦,1290年爆发止贡之变。元末,由于元朝内外矛盾趋于尖锐,危机四伏,元朝对西藏的统治,尤其是对萨迦地方政权的支持大为削弱,终于导致萨迦地方政权被西藏另一个新兴的地方政权——帕竹地方政权所取代,从此结束了萨迦地方政权在西藏的统治。
影响 萨迦地方政权是吐蕃王朝灭亡后,卫藏地区经历近400年分裂割据后出现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尽管它的建立并未从根本上结束卫藏地区以各教派势力为基础的多元化和分散的政治格局,但萨迦地方政权在各教派势力中所取得的长达百余年之久的权威地位,标志着西藏地方政局已开始向统一方向发展。
由于萨迦地方政权是一个由强大的外部势力扶持起来的政权,因而,由萨迦地方政权所代表的西藏统一政权的发展,其真正的动力并非来自西藏社会内部,这恰好反映出元代西藏地方政治势力已基本形成了借助外力来谋求自身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同时,由于萨迦地方政权时代并未从根本上结束西藏以各教派势力为基础的多元和分散的政治格局,因此,由萨迦地方政权所开创的西藏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模式,亦即西藏地方政治势力借助中央王朝来谋求自身发展的这一趋势和特点,在萨迦地方政权以后仍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发展。
萨迦地方政权在元朝中央的直接支持下,建立起从萨迦地方政权到各万户、千户的西藏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将西藏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的形势推向一个相对统一的局面,奠定元朝从中央到地方治理西藏的完整行政体系,这对于藏族多元一体的最终完成,元朝大统一的建立和巩固,整个中国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