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步县是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地处“湘西南边陲”,沅水上游之巫水,又是资水发源地,古为“楚南极边”的苗疆要区,现辖11个乡镇,280个行政村,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共有13个民族,总人口26万,其中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数的59%。
城步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
而且还涌现出许多风流俊杰,产生过几多惊天壮举。自唐末以来,出自城步的以杨姓为多。根据杨氏谱牒和有关史料记载,自唐至明,出自城步的杨家将领多达30多位。故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城步山峭多石,气象雄伟,历代名将出焉。在宋有杨再兴,在元有杨完者,在明有蓝玉、沐英、杨洪父子,丰功伟绩,照耀宙合。”
在历史—上,由于通俗小说‘《杨家将演义》的广泛流传,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追溯到它的老祖宗,又与湖南城步杨姓氏族有着扯不断的瓜葛关系。特别是唐末五代“飞山蛮”部族首领杨再思兄弟父子,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元代深居赤水峒苗人土官杨正衡、杨通贯父子及其叔侄兄弟,镇守宣府的明代武将杨洪子侄等,他们的事迹与北宋时杨业(即杨令公)、杨延昭(即杨六郎)、杨文广极其相似。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楚国极边”的城步出这么多杨家将领,却似乎是鲜为人知的。
在城步杨家将中,第一位当推南宋岳飞军前统制杨再兴。杨再兴系杨再思第三子邵州都统杨正修第七世孙(古时,杨姓以再、正、通、光、昌、盛、进七代转宗),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出生在武冈军石井图(今城步西岩镇水东村)。绍兴元年(1131年),曹成自北方入湘,再兴被掳入曹部,令他把守莫邪关。绍兴二年,岳飞代理荆湖南路安抚使,奉朝廷之命,剿抚曹成。莫邪关一战,再兴被岳军追及,寡不敌众,坠涧被擒。岳飞非常赏识他的胆识,对他说:“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再兴被岳飞不计前嫌之义举所感动,拜谢岳飞,随岳飞北伐抗金。再兴英勇无比,屡战屡胜,被岳飞重用,成为名将。绍兴十年(1140年)十一月,二十万金兵聚攻临颖,再兴所带三百人马在小商桥遭遇金兵大队人马阻击,陷入重围。再兴一鼓足气,杀死金兵四名先锋主将。后在追杀金兵过程中,因雪掩河道,连人带马陷入河中,金兵乘机万箭齐发,他与所部壮烈献身。再兴殉国后,获其尸焚之,岳军将士无不哀恸(见《岳飞全传》第五十三回)。现城步西岩镇水东村龙井坪仍保留有杨再兴墓,该墓已被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将在元代最有名的要数杨正修的第十七世孙杨通贯,杨通贯被称为“苗帅”。至正十二年(1352年)初,徐寿辉攻陷武昌,元帝威顺王子被俘,元廷大惊,急令各地“勤工镇乱”,得恩于元廷的杨通贯父子兄弟积极响应,率万余苗军一举将武昌收复,苗军由此声威大震。元廷对杨通贯父兄子侄大加封赏,通贯父亲杨正衡封为潭州路同知,旋即又加封为隆兴省行枢密院副使、湖广右丞、特进荣禄大夫;通贯叔父杨正仁授湖广都元帅副使;通贯授湖广副都元帅。此后,苗军壮大到二十万人。至正十五年(1355年),通贯在集庆(今南京)大败朱元璋部将郭天叙、张天佑,后又大败淮军首领张士诚。顺帝嘉其战功,封通贯为浙江省右丞、骠骑将军,并以其“克全忠义”赐名“杨完者”。至正十八年(1358年)。“杭州兵变”,通贯被降将张士诚设计所害。
到了明代,镇守宣府的杨洪也是一位名震—方的将军。杨洪,字宗道,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五月出生,今城步儒林镇大竹坪村人,明代著名武将,因功加封昌平侯,明景泰年间四大勋臣之一,追封颖国公,谥武襄。据《明史·列传六十一》记载:“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军印,一门三候伯。其时称名将者,推杨氏。”杨洪父亲杨再禄(又名杨昇),因功升山海卫佥事,口北卫总兵,后在灵璧为国捐躯。杨洪胞兄杨琳,袭父职,正统元年(1436年)任指挥佥事,后升总兵官。杨洪长子杨万朝,袭父职,封殿前侍郎,后升总兵官。杨洪次子杨都朝,袭父职,封保驾大将军。杨洪三子杨进朝,封御使。杨洪四子杨万城,封节度使。杨洪五子杨晚朝,袭父职,封定国大将军。杨洪六子杨瑾,升右军都督总兵,挂帅征西将军。杨洪七子杨瑛,升总兵官,挂帅征西将军。杨洪庶子杨俊(为妾所生),封右参将,辅佐于谦镇守宣府,管三千营。杨洪之侄杨信,成化十三年(1477年)敕封为侯,杨能于天顺初年敕封为宣府总兵官。
综上所述,在中国历史上,城步杨家将星,可渭盛矣!
据传,在城步儒林镇大竹坪村还葬有杨文广墓,其墓葬地名叫做“鳌鱼上天”。解放后,有当地村民上山砍柴和放牛时发现过。城步杨姓苗人“吃乌饭”的故事就是来源于杨文广。说杨文广南征时,被敌所俘,关在牢里,其妹杨金花去送饭,但常被狱卒拿去吃了。聪明的金花便想了一个法子,用从山里采来的乌泡草、南天竹叶子,捣出汁液用糯米煮成乌饭。以后去送饭时,狱卒见饭粒变成了乌色,以为是在饭里放了毒,就不敢吃了。杨金花为救哥哥杨文广,将纸条放进饭钵底下,杨文广吃完饭时,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得知杨家已派兵埋伏在城的四周,于是,砸断枷锁,冲出牢房,里应外合,打败了敌兵。而这—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日,从此,城步杨姓苗民便将这一天定为“乌饭节”
另外,城步杨姓至今还保留在农历五月初四日过端午节的习俗。据传是杨家将为了提前出征打仗,乘敌方在过端午节时,给其以防不胜防的袭击,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以上故事说明,民风民俗往往与历史有关。由此可见,杨家将在城步的影响是如此的广泛和深远。
通俗历史章回小说《杨家将演义》把山西杨家将写成是能文能武、英勇善战、团结互助、不怕牺牲、精忠报国的一代忠诚良将。他们的作为,可以说在中国是有口皆碑。城步杨家将也不例外。2008年10月,湖南省民族民间文艺家协会和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领导及多位专家学者专程来到城步,对城步杨家将文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访。他们通过开座谈会,走访杨姓族入及有关人士,查阅杨姓族谱资料,实地察看杨姓氏族祠堂庙宇及杨再思、杨正修、杨再兴、杨洪等名人故居地和墓葬地,一致认为:(一)在城步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地方,历史上能出这么多将才,实属罕见。“城步杨家将领与北宋山西杨家将齐名”的说法,可以说符合历史事实。(二)城步杨家将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建于明代末年的大竹坪“杨氏官厅”,对研究历史和杨家将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三)杨家将精忠报国的思想值得传承和发扬。
城步杨家将实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否则,它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传。
资料来源:城步县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