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非遗 > 非遗项目  > 详细页面

王阳明龙场悟道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5日 阅读量: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因得罪擅政的宦官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修文境内,任龙场驿丞。过平溪卫,经龙里卫,王阳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抵达龙场,正德五(1510)年初离开,在此悟道、讲学。进而龙场流传着众多关于王阳明的传说故事。

  

  最早冯梦龙的《靖乱录》、嘉靖《贵州通志》,以及莫友芝的《黔诗纪略》、民国时期的《修文县志·献征志》,都有记载王阳明流传在贵阳的民间故事。

  王阳明写下一首五言诗,抒发自己与逆境奋争的内心世界。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

  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灵濑响朝湍,深林凝暮色。

  群僚环聚讯,语庞意颇质。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

  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

  从“仰而思焉,俯而疑焉”的茫然不解,到“精粗一,外内翕,视险若夷,而不知其夷之为厄也”的恍然大悟。反观人生,王阳明了悟苦难不过为外在之物,不足乱心。

  正因为由《易》悟道,王阳明欣然将所居之处的山洞命名为“玩易窝”,意为把玩《易经》的地方。

  

  被贬谪龙场期间,王阳明与时任贵州宣慰使的安贵荣,虽身份悬殊,但他们的友谊却有着一段佳话。

  象,是上古部落联盟首领舜的弟弟,相传他傲慢无礼,三番五次迫害舜。而舜不恼,用善良感化了象,从此象便弃恶从善。

  得知安贵荣重修象祠的目的,王阳明在《象祠记》中写道“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以此使世人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受感化而改正。

  

  一来二去,安贵荣觉得王阳明是可交之人,便给他写信请他为自己解惑。

  收到来信,安贵荣听从其劝解,深感王阳明的深思熟虑。不久之后,两人便有了第三封书信的往来。

  王阳明与安贵荣在文化教化、边疆治理、师夷治夷等方面相互影响和提高,为双方的治事和建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段民族融合和共同提高的佳话。

  此时的王阳明已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从“玩易窝”移居到了“东洞”,后人称之为“阳明洞”。此洞位于龙冈山的山颈,是一个天然的溶洞,大洞宽敞明亮,别洞精致小巧。此后王阳明在此创建龙岗书院,修身讲学,传播中原文化,讲授他“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新学说。

  正德四年(1509年)秋,王阳明贬谪龙场已有三年,一次偶然遇到了同样从中原而来的三人。

  而后王阳明写下《瘗旅文》,哀祭客死他乡的三人。“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同为背井离乡之人,王阳明悲从中来,深感被贬异域的凄苦。

  纵观古今,关于王阳明的传说故事一直在龙场流传。谌业军从众多的讲述者口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编撰成《王阳明龙场传说》。

  再将这些故事以及王阳明的思想传播到各个高校以及社区。

  从龙场悟道到书院讲学,从生活故事到教化世人,王阳明不再只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更能将一个宽厚仁慈、悲天悯人的历史人物呈现于眼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