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城市无数,从来没想到在中国西北的一个边陲小城,大脑会被哈迪克带入一个中世纪中亚异域的一座迷城。”关于喀赞其,《哈迪克上的小梦》中有如此的描述。在喀赞其,随处可见一辆辆装饰漂亮的马车在大街上奔跑,这是当地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维吾尔族人称其为“哈迪克”。坐上古老的“哈迪克”,徜徉在古城之中,仿佛时光穿梭,街巷两旁分布着具有中、西亚特色的各式建筑,虽已有百年历史,传统风貌与格局仍保存完好。图为乘坐“哈迪克”穿梭在老街上。
最早,维吾尔族群众从南疆迁居到这里,他们大部分以传统手工制造业为生,而其中多以铸锅为业,因此,当时“喀赞其”是指以铸锅为业的人。如今,“喀赞其”不仅仅是个地名,更被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广为传播。图为再现了喀赞其历史风貌的巨幅沙粒画。
喀赞其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这里是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多个民族聚居区,各民族文化在此交融;中式、欧式、俄式等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在这里交汇,又各具特色。图为喀赞其吐达洪巴依大院旧址,始建于1931年,主体部分依据当年鼎盛时期巴依大院的原貌进行恢复。
图为吐达洪巴依大院房间内的摆设。
走在喀赞其街头,可以看到穿着鲜艳花色连衣裙的维吾尔族妇女、扎着漂亮方形头巾的哈萨克族姑娘、戴着白色圆帽的回族老汉……如同观看一场民族服装表演。图为喀赞其老街上的“悠闲时光”。
经历了几百年风雨沧桑的古城,微风中仿佛都吹拂着久远的故事,每个院落里都讲述着一段往事。漫步于一条条老街,满眼尽是斑斓的色彩,空气清新、绿树掩映,丁香花、槐花、藤蔓花……处处是宁静和悠闲。图为当地民居。
走在古巷中,你会听到驾驶“哈迪克”(马车)的维吾尔族老人的吆喝声。招招手打个“马的”,在嗒嗒的马蹄声和叮咚悦耳的马铃声中,穿梭在一条条曲径通幽的小路间,一路前往独具特色的庭院和百年民居。每一条街道风情各异,每一条小巷曲折有致,仿佛走进了一座建筑博物馆。图为驾驶“哈迪克”的老人。
因为有着多民族长期聚居的历史文化背景,各式各样的院落民居建筑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展现。临街门楼的造型各不相同,道路两旁的墙面和门窗,粉刷着当地人最喜爱的蓝色、粉色等颜色,鲜艳亮丽又朴素至简。图为当地特色民居。
除了古老的纯木质结构民宿,喀赞其还有各式砖石结构的民居。院落宽敞明亮、华丽气派,家家种植着花草、蔬菜,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葡萄廊架已成为每家的“标配”,葡萄架下是家人休闲、朋友聚会的地方。图为当地民居院内。
图为当地居民家中的摆设。
除了古老的纯木质结构民宿,喀赞其还有各式砖石结构的民居。院落宽敞明亮、华丽气派,家家种植着花草、蔬菜,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葡萄廊架已成为每家的“标配”,葡萄架下是家人休闲、朋友聚会的地方。图为当地民居院内。
目前,喀赞其仍保留着一定数量的文物古迹,包括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陕西回族大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另有12处清真寺建筑。图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临街蓝色大门。
“馕是当地人离不开的食物,包括这里的汉族群众,现在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饮食。我曾见过当地一些汉族朋友到内地一趟,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吃拌面、烤肉,喝奶茶,我们多个民族的人长期居住在这里,生活早已交融在一起了。”当地居民海力曼•阿吾提对记者说。图为当地特色美食。
图为民居院里的小朋友。
此外,还有烤包子、手抓饭、卡瓦斯、面肺子、凉粉等等,特别是当地人纯手工制作的冰激凌,用料纯、无任何香精添加,香甜的奶味让人久久难忘。
皮革制作、木工、铁艺、手工打制的马鞍……街道两旁汇集着上百家手工作坊,许多从事传统技艺的少数民族手工艺者聚集在这里。图为当地手工艺品。
图为当地手工艺品。
图为当地特色舞蹈表演。
各具特色的民居院落、各民族杂居的多元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喀赞其这个乡间的古老城区,交融着历史与现在,能够满足人们在现代化城市中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愿望,不同民族的群众真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融洽共处,让游客都忍不住由衷地想去融入、去探究。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