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土家族 > 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鲁院民族作家班学员参观“西兰卡普——中国土家族织锦文化展”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 高莹 摄影报道 2018年03月14日 阅读量:

  2018年1月11日,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的“西兰卡普——中国土家族织锦文化展”迎来了42位特别的观众,他们是鲁迅文学院第30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18个省市、1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们代表着中国民族文学创作的新生代。参展前举行了座谈会,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张志文,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刘华彬,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等领导以及第30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的学员们参加了座谈会。

鲁迅文学院第30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参观“西兰卡普——中国土家族织锦文化展”前的座谈会

  会上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张志文向少数民族作家们介绍了展览,他说:“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在有835万人口。土家织锦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有250多种传统图案,是中国民间五大织锦之一,堪称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奇葩。中国民族博物馆从历年征集收藏的300多幅清代以来的土家织锦中,选取了156幅精品土家织锦、21分钟传承人视频和120余幅土家民族风情照片。我们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合作举办了这个高品质的专题展,旨在传承和弘扬土家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张志文讲话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刘华彬副馆长说:“这是我馆在十九大召开后第一次接待这么高规格的少数民族作家参访团。”刘华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这次以满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傣族、布依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作家新生代们参观这个展览,就是“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历史见证,是不同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与交融的结果。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刘华彬副馆长讲话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充分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不同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共存、融合与发展。我相信此次参观活动对于鲁迅文学院的少数民族作家来说,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宝贵机会,更是加深了解民族文化形态多样性、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自豪感的积极实践,对于深切理解民族团结在国家兴盛、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发言

  在随后举行的赠书仪式上,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培训部主任王冰代表鲁迅文学院向中国民族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分别赠送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丛书》(全18册)。这套丛书收录了鲁迅文学院历届重点培养的王志国(藏族)、阿慧(回族)、孙永斌(蒙古族)、阿卜都热苏里·塔什(柯尔克孜族)等18个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作品。本展策展人中国民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覃代伦把这场少数民族作家观摩活动比喻成1645年前书圣王羲之召集42个东晋名士的“兰亭雅集”,他寄语少数民族作家们寻找土家人失落深山的文化情怀,笔下生辉,写出更有温度与情怀的作品来。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左一)、培训部主任王冰(右一)代表鲁迅文学院向中国民族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分别赠送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丛书》

中国民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覃代伦向少数民族作家们介绍展品

裕固族作家拿起手机拍摄《民族大团结》织锦中的裕固族图案

  “西兰卡普——中国土家族织锦文化展”于2017年12月20日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展。展览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袂主办,张家界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协办,分为“五彩斑衣——土家织锦历史回眸”“天工巧织——土家织锦工艺流程”“薪火相传——土家织锦传承人录”和“锦绣武陵-——土家织锦品类纵览”四大部分,生动全面地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织锦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1月20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