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京族  > 详细页面

京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杨迪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浏览量:

  京族过去曾称为越族,1958年春正式改称京族。根据现有文字材料显示,京族的祖先从15世纪开始,就陆续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安省)等地迁到今天的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巫头、澫尾、山心等岛,最先居住在巫头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逐渐向澫尾、山头、潭吉等地发展。在澫尾村的资料中,有“先祖父洪顺三年从涂山漂流到此,立居乡邑”的记载。洪顺是越南16世纪封建王朝的年号,洪顺3年即公元1151年,相当于我国的明朝武宗正德6年。由此可见,迁来澫尾这部分京族,至少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 

  京族之所以在16世纪初叶开始陆续迁来中国,其原因可能是与当时越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有关。据有关历史记载,在“洪顺”年间前后的数十年间,越南封建王朝内部为了争夺帝位,互相拼杀,变乱不己,朝政腐败不堪,从而导致社会长期混乱,人民饥馑流离,农民起义此伏彼起。1527年以后,越南又相继进入“南北朝”“黎皇郑主”“郑阮分争”“西山农民起义”等战乱时期。此外,法国殖民势力大举入侵,直到1883年竟逼迫越南承认其为保护国,1885年逼迫中国清政府放弃对越南(当时称“安南”)的保护,这样,越南便沦为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而在中国北部湾的这座中国荒岛来说,自然就被一部分饱受战乱之苦的京族人民视为避难维生的乐土了。

  京族的祖先迁到江平地区时,邻近的恒望、红坎、贵明、佳邦等地早已有汉族居住。当时的巫头和澫尾还是丛林密盖的荒岛,后经京、汉两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驱蛇蟒、伐荆棘、筑海堤、垦荒坡,开拓了自己的家园。山心和潭吉原来也是荒凉的小岛,与陆地隔着一片汪洋,京汉两族人民携手合作,修筑了海堤,把两个小岛和陆地连接起来,使它变成了两个半岛,既便利了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又开辟了大片土地和盐田,发展了生产。

京族主要从事渔业生产(摄影:刘军)

  京族人民初迁来时,主要从事渔业生产,以简陋的渔业工具捕鱼,后来向邻近汉族学会了种植水稻,才逐步扩大起来。适应着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盐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也发展起来,特别是制鱼汁业相当发达,成为京族地区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

参考资料:

    1.参考自中国民族网,查询时间2017年12月28日。

    2.图案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