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皮制作艺人刘升身后挂的就是她的鱼皮作品《还魂萨满》。肖静芳摄
赫哲村落展示。田川摄
萨满用具展示。田川摄
伊玛堪,欢跳萨满舞。10月14日至20日,黑龙江省佳木斯赫哲文化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这是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有史以来在京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专题活动,也是民族文化宫重新装修改造后举办的首个由国家民委主办的大型民族文化展。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在赫哲文化周开幕式上指出,以赫哲族文化为代表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赫哲文化周是党的民族政策辉煌成就的一次大展示,是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展示,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文化成就的一次大展示。
鱼皮“九龙壁”夺人眼球
本次赫哲文化周以展览为主要形式,分为“神秘赫哲”、“赫哲故里”、“佳木斯名片”3个部分,集中展出200多件实物和近千幅图片,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赫哲族发展变迁的新画卷。
展览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传统手工艺——鱼皮制作技艺了。走进“神秘赫哲”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大幅“九龙壁”。与以往见到的“九龙壁”不同,壁上九条各具姿态的飞龙全是用鱼皮制作,鱼皮的自然肌理将龙的鳞爪呈现得更为逼真;鱼皮的天然黑、白、灰色调,辅以手工刺绣,用高浮雕的手法表现出来,显得别具一格。据介绍,这幅作品乃是用1500余张优质大马哈鱼皮制成,花费了10名技师一年的功夫。
在展厅里,几位来自黑龙江的手工艺人还现场展示了鱼皮制作技艺。64岁的刘升从事鱼皮制作已近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她告诉记者,赫哲族过去主要用鱼皮制作衣服,现在则用鱼皮制作各种工艺品、小挂饰。在她身后,挂着一张长两米多、宽约1.5米的鱼皮画《还魂萨满》,展示了赫哲族神话传说中的图景,有萨满、有森林、大鸟和各种图腾,充满了原始而神秘的气息。刘升说,这还只是未完成的作品,但已用了3000多张大马哈鱼皮。
除了大制作的《九龙壁》、《还魂萨满》,小尺幅的鱼皮画更是随处可见,如《花好月圆》、《百兽之王》等,从中可以看出鱼皮制作从最初以实用性为主向观赏性、工艺性的转变。
借文化周推介民俗旅游
“赫哲族有5300多人,其中42.9%居住在佳木斯,赫哲族传统文化在佳木斯得到传承保护,如古老的说唱艺术‘伊玛堪’、口弦琴、民族服饰等,《乌苏里船歌》还被联合国选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这些内容在这次展览中都有所体现。”佳木斯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平说。
在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关爱下,赫哲族聚居地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佳木斯市郊区赫哲族、满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在熬其湾赫哲族村,300多赫哲人全部住进功能现代、民族特色鲜明的新居里,这个村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俗文化,被开发成民俗旅游村。“吃赫哲鱼宴,住赫哲人家,品赫哲民俗”主题游让游客纷至沓来,中央电视台还在这里拍摄了专题片《赫哲鱼宴》。通过赫哲文化周展出的图片,以及民居模型等实物,观众可以感受到赫哲族村落的今昔变迁。
作为赫哲族人,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财务司司长葛忠兴对在北京举办这么大规模的赫哲族展览,感到十分自豪。“赫哲族是一个有着古老渔猎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自强不息、勤劳豪放的民族。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举办赫哲文化周,对于保护、传承、发展赫哲族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关爱这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