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瓦孜,亦称“达尔哈齐克西”,亦即汉文史籍中所称的走索,是维吾尔族民间传承已久的传统体育项目。维吾尔族中的达瓦孜技巧出现的时间也很早。在维吾尔史诗《白头巾女神》中,就有着有关达瓦孜的描述:早在维吾尔族人信仰萨满教的时代,每当丰收时节,人们便架起绳索,弹奏琴弦,在高空的绳索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在《突厥语大词典》中,也有“人们表演了达瓦孜,在绳索上做了表演”的记载。及至清代,这一活动形式还流传到京都,供皇帝观赏。有些达官文人还为其填词赋诗,如清福庆在《异域竹枝词》中写道:“高架双竿与屋平,铜绳盈丈两头横;持裙莫漠留飞燕,看取凌风蹑影轻。”说明“达瓦孜”维吾尔族这一高空技巧形式的影响是很广泛的。
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表演,包括地上与空中两部分动作,而空中又分索上动作与杠上动作。表演的场地大而平坦,一般长100m,宽80m。达瓦孜表演作用的器材包括这样几类:一是主杆,高30m以上,由长10m以上,直径30cm以上的圆木连接而成。顶端横接长l.5m、宽80cm的拱形木板,以红布复盖,称牌楼,上插彩旗三面。牌楼下连附一根横木,长2.8m,左右等长。右端两绳系一条横杠为单杠,左端两绳端挂铁环如吊环;二是主索,长80m,上接牌楼,下系于地面木桩,与主杆成45 度俯角。主索由交叉的支杆从两处支撑分成三段。长支杆12m,名哈瓦孜沙帕依,短支杆9m,名哈瓦孜;三是固定索,起着固定主杆、主索及相关设施的作用。
参与达瓦孜的表演者,一般头戴扁形皮帽,上缠彩巾。着袖子和前胸绣传统图案的圆领衫,短外套和腰带多为紫红色。内衣为石榴花色或粉红色,裤管较窄,下沿绣花边。赤脚。表演时所握平衡长杆,长度约3.5m。
表演者入场时,多骑雪青马,马颈悬铜铃,鞍覆边缀鲜艳穗子的金丝绒盖布,上绣月牙形图案。马头系三色绸。奏乐者也着民族服饰。
达瓦孜的空中动作开始后,表演者双手横握平衡长杆,由平地踏上渐陡的主索。在索上所做的动作主要有前后走动、盘腿坐索侧身走、翻筋斗、蒙眼走、脚踩铁碟走、鸭式走、穿木鞋(鞋底高20cm)走,甚至飞身跳跃等。技高者每到高处,还故作失控,但瞬间两腿夹索,安坐绳上精彩而惊险。
在表演过程中,当表演者走到杆顶牌楼时,往往还进行单杠和吊环表演。单杠动作有双回、坐杆后闪、悬腰后闪、单臂夹杠悬体、脚勾倒悬、脖子勾杠松手悬体和龟缩身躯等。吊环动作有一手握环、一脚套环等。在吊环动作中,先全身滚转,转速渐渐加快,然后又突然松手,头朝下悬,但仍然旋转。有时还双腿伸入环中,做身体后闪等动作。达瓦孜的地上项目,主要有翻筋斗、两人以上的武打、月牙弯刀术、飞刀、胸上破石、玩嗡嗡(将4根80cm长木棍挑在筷子上快速旋转,其声嗡嗡)、嚼喷火炭、魔术等。整个达瓦孜表演,多伴以民族音乐。以往曾有采用十二木卡姆伴奏的.
近代以来,多用四种曲调按上索、通过三段顶点和杠与环上表演变换演奏,以活跃气氛。对维吾尔族达瓦孜技艺有承袭和发展之功的,其中司迪克.阿西木、努拉洪.阿西木以及买买提.吐尔逊均为传统人中之佼佼者,对维吾尔族达瓦孜技艺有承袭和发展之功。他们为传播和发展维吾尔族的达瓦孜技艺,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