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绘画、雕塑和建筑造型艺术起步不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岛的考古及考古资料表明,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洞穴遗址,主要集中在海南岛西南部和中部地区。说明这些地区是海南岛史前人类活动的活跃地区,是海南岛史前文化之源。
在纺织工艺方面,秦汉时期,黎族先民棉麻纺织技术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利用木棉、草棉和各类野麻为原料,进行比较复杂的第二次加工,纺制棉纱、麻纱,通过踞织机织出质地良好的各种原始织锦和布料。在当时,最著名的织锦是“广幅布”,受到海南岛官方和民间的喜爱。“广幅布”最显著的特点是布幅宽且长,色泽鲜艳,图案花纹丰富华丽,是质地上乘的锦料。是当时下官向朝廷上贡的代表性供品。
在服饰工艺方面,秦汉时期,黎族先民已有了原始的服饰。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服装是“贯”和“穿胸”,即贯服或贯头服。《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异物志》载:“穿胸人,其衣则缝布二尺,幅合二头,开中央,以头贯穿胸不突穿。”《汉书·地理志》也记载:“(海南岛)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2000多年以后,这种衣服在黎族润方中仍保留下来。
在体饰工艺方面,亦称文身或“雕题”。秦汉时期,海南岛上的黎族先民已普遍流行体饰,即在脸上、身上刺纹。相传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王制》载:“南方曰蛮,雕题交趾。”东汉杨孚《异物志》中有记载:“雕题国,画其面及身,刻其肌面青之。或锦衣,或若鱼鳞。”“雕题国”即“海南岛”。从《异物志》中的“或锦衣”“或若鱼鳞”的描述中,可以知道秦汉时期黎族先民的体饰,面积大、构图复杂。从外观看,就像穿上花纹图案丰富的锦衣,或披上斑斓的鱼鳞。
到了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黎族造型工艺更为展,品种更多。除了纺织工艺、服饰工艺和体饰外,又出现了编制工艺、建筑工艺、绞缬工艺、树皮布制作工艺、制陶工艺、黎刀、黎弓、黎兜鍪工艺、单面织锦工艺、双面织锦工艺、骨雕工艺、火药弹筒工艺、剪纸工艺等。下面,以“民间绘画”和“民间雕塑”为例,来展示黎族的造型艺术。
黎族绘画多种多样,有中国画、装饰画、套色版画、油画、套色木刻、版画、钢笔画、水粉、水彩、速写等。
海南保亭黎族歌舞(摄影 王铁志)
音乐与民歌紧密相连,不可分开。在很大程度上,音乐就是民歌,离开了民歌就无音乐可。黎族音乐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民歌、民歌调(曲)、器乐、器乐调、曲乐、舞乐(曲)等。流行于海南省黎族地区的这些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优美抒的,有激昂高歌的,有绪低沉的,等等。它从各个方面反映出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黎族民歌曲根据唱词多少而作。歌词分三体、五体、三七五、五七体和七体。以五、七体最普遍。每行数一般是四行、多行不等。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本民族的文化习俗。
海南省黎族人民的舞蹈。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有单人舞、双人舞和集体舞。大体分为5类:一类是反映祭祀祖先的舞蹈;二类是反映英勇斗争的舞蹈;三类是反映劳动和生活的舞蹈;四类是表现爱生活的舞蹈,例如《三月三》等。五类是纪念和歌颂英雄人物的舞蹈。
参考资料:文明英、文京,《中国黎族》,甘肃: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