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白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白族民居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作者:何京源 2017年10月13日 阅读量: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我国云南的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地区,为白族聚居区。

  其建筑特点: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白族民居(图片来自公共网络)

结构

  白族民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以“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历史

  白族历史上较早从事农耕,长期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从事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白族民居(图片来自公共网络 )

建筑材料

  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的建筑材料。在白族人口聚居的云南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

民居装饰

  院落宽敞,阳光充足是白族院落的特点。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升”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字。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

(图片来自公共网络)

  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潢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檐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镂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珑剔透、精巧优美。门楼各部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又连接得十分牢固。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造形简洁大方。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既均衡对称又美观和谐的感觉。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其他特点

  白族人民聚居的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面,将风挡在屋子后面。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到了互相屏障的作用。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抗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