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普米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普米族语言文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杨志孝 2017年09月22日 阅读量:

    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兰坪、丽江、维西以及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新营盘乡,有新营盘土语、箐花土语和鲁甸土语,使用人口约30000人;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宁蒗县永宁乡以及四川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地区,分拖七土语、桃巴土语、左所土语和三岩龙土语。方言之间差别较大,互相通话稍有困难。但在总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大略与羌语相同。普米语的特点是,声母和韵母较丰富,其中复辅音和复元音较多,音调简单,只有高平和低升两个调。音节结构最多由五个音素组成,最少的一个是元音音素。词汇绝大多数由单音节组成。词序是主语——谓语,或是主语——谓语——宾语。普米语的构词方法常见的有合成法和附加法。合成法在现代口语中经常使用,它是造词的最基本的方法;用附加法构词的新词比较少。普米族的方言借词主要来源于藏族、纳西族、汉族、白族,而这些借用的词分别又与杂居于以上被借用民族中的普米族所通用,并形成不同的方言土语。宁蒗普米族地区历史上与藏族交往密切,借用藏语名词命名神物和人名的较多,如称“祖先牌位”为“宗巴拉”,普米语称祖先牌位为bu⁵⁵bu¹³jɑ⁵⁵(布不架),“宗巴拉”是藏语“锅庄菩萨”的意思;宁蒗永宁乡的普米族还借用摩梭语名词命名酒名,如称自制的水酒为“苏里玛”,普米语称水酒为phe⁵⁵zi¹³(酒水);丽江地区的普米族,借用纳西语命名神名,如称宗教中的男天神为“丁巴沙拉”,普米语称“阿布干衣布”或“日不干衣”,称巫师为“东巴”,普米语称“师毕”。

  一般认为普米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历史上普米族曾使用过简单的图画文字,这是一种萌芽的原始刻画文字,见于房屋壁画、神龛、法器、房梁等地。现学界说的“韩规文”是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用以记录普米语的文字符号。韩规文主要用于抄写宗教祭祀经文,认知度不高,一般只有普米族的巫师“韩规”才能掌握使用(图为韩规文经书残片,蒙哥提图)。普米族现今有一套拼音文字,该套拼音文字以宁蒗彝族自治县新营盘乡牛窝子村的普米语为基础音,在宁蒗普米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及香港大学丁思志教授的努力下,经修订的拼音文字最终面世,并且有了普米语教材。普米族拼音文字设计的构想最早是在1995年由香港大学大学丁思志教授提出,同年,普米语声母表首稿完成。该方案历经修改,最终的方案共收录42个声母,能够满足各地普米方言的使用需求。近年,丁思志教授又创制了一套有别于拼音文字的新创文字。新创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该套文字以牛窝子普米语为基础音,以汉字表意,辅之以自创的虚词而成,从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普米语言空间限制,解决了不同普米方言区因为口音差异而形成的交流障碍。

参考资料:

  1.中国百科网

  2.中国民族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